天中飘着丝丝细雨,料峭春风裹着冷冷寒意肆意飘荡。天才微微放亮,村东一座破屋中,一面容枯槁的老妇人穿着破旧的棉衣坐在火堆前,她膝头伏着一个五六岁头发枯黄的女童,她轻轻摇着的竹篮里一个婴儿睡的正香。
一声惊雷炸响,把茅屋上的茅草震得哗啦啦往下滑,原本已经不甚牢固的泥砖也是掉了几块。这一声惊雷把女童吓了一跳,连忙往老人怀里钻。婴儿也是被惊醒大哭起来,不过这惊雷片刻便就停歇了,婴儿又沉沉睡去。
老妇人也被烟火呛得连连咳了几声,女童连忙伸出小手轻轻拍打她胸口。老妇人笑着握住了女童小手,声音有些沙哑道,“三娘乖,只是烟了大点,不碍事。”说着又轻轻咳了几声。
“奶奶,那我去拨火。”小女童翻起身来,,蜡黄的小脸上亮晶晶眸子显得尤为耀眼。她拿起烧火棍,拨了一拨柴火,烟才渐渐小了。
三娘紧紧靠着祖母坐在旧竹凳子上,旁边的婴儿忽然醒来哇哇大哭。三娘连忙过去摇着竹篮,安慰道,“弟弟不哭,娘亲就回来了。”
她越说婴儿哭得越大声,老妇人叹气道,“哥儿是饿了,也不知你娘什么时候能回来,天寒地冻的,外面又下着雨,哪里能采得到野菜呢?”
三娘喊了一声,“奶奶,我去找阿娘。”
“你别去。”老妇人一把拉住三娘,望着她脚下穿着的草鞋上面只裹了一块破布,脚趾露了出来,上面布满红肿的冻疮,她觉十分痛心,温柔说道,“你现在去是要添乱的,你年纪又小,要是淋了雨得了病气那可怎么办,就在这等着。”
老妇人说完之后心中惴惴,十分不安,想起半年前自己儿子遇了山洪自己便是这般不安。儿媳出去已经一个多时辰了,还是没有回来,她强按捺住不安的想法,不断自我安慰。
婴儿啼哭不已,三娘取了一碗米汤,用手指沾了送入婴儿口中,婴儿方是哭声小了不少。
老妇人见此悬着的心微微放下,只是这时远远听着一个人呼喊,声音越来越近,“刘婆婆,你家出事儿了。”
老妇人哪还坐得住,拉了拐杖过来就要往外奔去,三娘也要跟着走,她呵斥道,“留下来照顾着哥儿。”
她跟着报信的人往山中去,这才是听了分明,自己的儿媳被山中的老虎拖了去,直到那一声惊雷将老虎惊走,待得村人赶去,她儿媳已经气绝毙命。
她望着血肉模糊,已是看不清人样的的儿媳放声痛哭,央求着邻里将儿媳尸身送回家去。
村正已是到了,他望了望老妇人,村中之人都是有些血缘的,劝道,“嫂嫂,不是我们不愿将人送回去,只是被山君大人拖去,人死了就要化为伥鬼,若是把尸身带回去,那要留下祸端的。”
“婶娘,村正请了您来,就是要告知你,被山君看上的只能就地烧了埋了,不能带回去,我们苗竹村还没有这样的规矩。”说话这人面容黢黑,身材高大,在此处极为显眼,声音犹如瓮响,他是村中的猎户,年少之时曾经当了几年兵,颇有几分见识。
他说完之后,其他人也是纷纷来劝。村正则是让人去抱了一些干竹来。
刘氏掩面痛哭,她怎会不知道这个道理,见着众人已是在挖坑了,她也不能阻拦,跌坐在地痛哭道,“终是我们陈氏一族的媳妇,自来我家,日夜操劳,侍奉我,没有半点怨言,如今穷困潦倒,连副棺木也没有。”
雨本就不大,渐渐停了。苗竹村盛产苗竹,村中之人多是编制竹子为生,周边还能找到干竹壳。村正有意让人扶着刘氏坐下,她却百般不愿,这个儿媳勤勤恳恳,她向来当女儿看,如今家中贫困拿不出任何物事来,又见着一定要烧了尸身,便自去周边拾捡竹壳竹竿。
一个中年妇人看她神思不属,不放心,跟着她去。村正则是命人速速挖坑,摆上干竹,务必要在天黑之前将尸身烧了,否则必有伥鬼入村。
诸人在此忙活,过了一阵,先前同去的妇人大喊道,“当家的快过来,这里有一个人。”
“一惊一乍的,成什么样子,不怕引来山君吗?”村正十分不满,喝道,“陈二快去看看怎么回事。”
陈二当即应了道,“爹,我这就去看看我家那婆娘。”
他说着循声去了,不多时见到自家婆娘站在一旁不知所措,刘氏则是蹲了下来,而她面前躺着一个年纪看去十五六岁的少年。他见刘氏伸出手去,连忙喝道,“别动他。”他说着往四周一看,旁边就有几棵竹子被压断了。
刘氏被吓了一跳,陈二已是大步走了过来,看着眼前的少年面庞白皙清隽,不禁紧紧皱眉,山里的人多是黑瘦,此人肯定富贵出身,再是一看他胸口微微起伏,当是还活着。他犹豫了一下,说道,“婶娘,这人来历不明,不要理会,快走。”
刘氏十分不忍心,哀求道,“这人明明活着,救他一救,积些阴德不是?”
她这般说了,旁边的肥胖妇人,也不禁出言道,“当家的,我看救了人要紧。”
陈二瞪了她一眼,却是十分犹豫,“别胡说八道,我去问问爹的意思。”虽是这般说,还是上前稍稍检查了一下,见着除了些许外伤不见其他情况,当即背了人走。
众人已是挖了个深坑,架上干竹,将刘氏儿媳尸身抬了上去。村正见着陈二背了个人回来,面色不由一变,快步走了过来喝骂道,“你哪里捡回来的,立刻扔回去。”
“村正,终究是人命一条,许是我家造了太多孽,终究要给家里积些阴德,做些善事,便送去我那里罢。”刘氏已是哭干了眼泪,望着血肉模糊的儿媳尸身,似乎已是了无生趣,此刻看着眼浅昏迷的少年,她不由哀求道。
村正叹了口气,陈刘氏一家乃是村中嫡脉,担任族长村正,他年少之时还得了前任的族长一家帮衬,这才能在镇上读书,还考取了秀才功名,后来在县里寻了活计,学了本事,娶妻生子。只是原来族长一家后来出了几件大事,加上刘氏生了个不学无术的儿子,坑蒙拐骗,败光了家业,这才落得今日穷困。
村正凝目说道,“嫂嫂,你既然都开口了,我也就做主一回,只是这个人来历不明,不知道会不会给村里带来灾祸呀,你可要想清楚了。”他说完,望见对方神情坚定,只好说道,“陈二,你等会儿把人背回去,顺带给你婶娘家送两升豆米。”
说完,他也不再看眼前之人,不满问道,“斋婆什么时候来?”
村中每每遇到这等白事,都少不得斋婆前来摆祭,这便是要祭请社公土地将枉死之人送去地府,以此消去厄运。足足等半个时辰,斋婆的儿媳带了香烛过来,一番作法之后,已是未时二刻。
刘氏回到家中,孙女儿泣不成声,她只好小声安抚,三娘极是乖巧,虽是年幼也知生死离别,一边哭着一边烧锅煮豆米。因是被山君害死,家中不能祭拜,刘氏一边抹泪,只是看着年幼的孙儿孙女还是振作起来,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儿子留下血脉。
祖孙二人合着吃了半豌豆米,只是稍稍填了肚子,却不敢多吃,家中米缸早已见底,如今又是初春,必定要留着粮食的。她望了一眼躺在竹床上的少年人,心中也有些后悔,不过既然带了回来,就要好生照顾。
躺在竹床上,身下铺了一层厚厚的稻草,盖着一张薄被的陈靖之看去满面平静,然而他识海之中却是天翻地覆。
一个念头告诉他,他实际名字叫陈寅,原本是东州府泰和郡人氏,因随父亲上任,奈何路途遇到妖怪,妖怪杀了他父母亲眷、仆婢随从。只那妖怪见他外貌俊美、仪容清隽,又将他掳走,有意将他炼为鼎炉,以此修炼妖法。途径此地之时,忽然遇到春雷震震,坏了那妖怪道行,舍了他便自逃命去了。他现在为人所救,又不知就里,应当隐瞒身份,佯装失忆。
可是另一个念头却涌了上来,陈靖之,万华天东华道陈朝元真人嫡传弟子。因陈朝元之师徐衍与东华道现道主杨魁争夺道主之位失利,徐衍远走东华道,只留下陈朝元等一众弟子。其后陈朝元与诸多同门弟子也是离开东华道,五百年后陈朝元证得炼气化神地仙之境回返东华道。
此时,杨魁早已将门派把持,陈朝元一脉处处受压制,不得自主。只是陈朝元返回东华道并非是为了在东华道有一席之地,而是要借助东华道的一件法宝穿渡虚天,从而找寻到徐衍修行的道法经书正本,凭此再攀法峰,是故隐忍不发。
此时两个念头互相纠缠侵袭,他更觉头疼欲裂,忽而识海之中一枚宝珠跃起,立时镇定紫府泥丸宫。他神识骤然清明,一股明悟在识海中生出,随着一声嘶喊,陈靖之,似有惊雷炸裂。
更新于 2020-09-07 02:01
A+
A-